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大匠于心,精于极致——深圳市勘察研究院为城市健康建设护航

2021 . 11 / 05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深圳,就是那神话般崛起的城市,四十年间,由南海之滨名不见经传小渔村,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之都,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和保障,作为国内测绘资质最齐全的单位之一,1983年成立的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工勘”)见证了特区发展变迁全过程,参与了深圳市众多重大基础设施和地标建设。

作为与特区共成长的深圳建设参与者,首届深圳工程师优秀科技人才“深圳优秀工程师”称号获得者,深圳工勘测绘专业副总工程师胡朝辉,自1999年加入深圳工勘起,深耕测绘行业二十余载。他不忘改革开放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深圳工勘平台上,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对测绘生产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以匠心守初心致创新,为城市健康建设中测绘信息化保障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工勘测绘专业副总工程师胡朝辉


观,一抹特区企业的成长底色

工程建设,测绘先行。无论是城市的桥梁、隧道、高架、机场、地铁还是我们住的房子,都离不开精准的测绘基准体系支撑,离不开一批批毫厘必算的测绘员。他们头顶星辰,脚踏黄土,把每一个精确数字融进城市建设中,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被亲切地称为“城市丈量师”。

测绘地理信息是深圳工勘主要专业之一,作为深圳测绘典型代表,胡朝辉自1997年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正式进入测绘行业,怀揣着初心、热爱与梦想,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与深圳工勘相随相伴22年来,胡朝辉身上那种“咬定青山”后的敢想敢试、锐意进取,也是深圳工勘企业精神的内核和成长底色。他凭借着科班知识基础、实战技能积累和那股子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钻研劲,坚实脚步稳固向前,先后取得注册测绘师、房产测绘、地理调查、BIM应用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技术证书,并在2018年12月,担任深圳工勘测绘专业副总工程师,取得测绘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完成60项大型测绘项目和350余项中型测绘项目,如深圳市大型控制网建设、地铁测量监测工程,深圳市全市地形和管线测绘,前海填海、深圳机场等大型和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勘察和测绘工作;参加深圳市地铁工程与测绘工程有关技术论证和技术咨询;荣获国家、部、省、市科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优秀工程奖80余项。

胡朝辉荣获首届深圳工程师优秀科技人才“深圳优秀工程师”称号


1983年11月,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第912团集体转业至深圳,成立深圳工勘。那时深圳工勘的测绘还只是为其他专业提供辅助服务的测量小组,不足10人,只有常规光学测绘仪器,没有固定办公地,生活、工作都是在临时搭建的茅草、竹棚,十分落后。

军旅生涯里,没有因为挫折而后退;走出部队,同样不会退缩和畏惧。1993年到2000年,不到10年时间,深圳工勘测绘仪器设备几乎全部数字化,技术方法从传统模拟测绘发展到数字化测绘,业务范围从最初测点放样、测图发展到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变形监测、房产测绘、地籍测量、地下管线探测等,生产管理日趋规范,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深圳工勘的每一步都在向前探索。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测绘市场进一步开放,深圳工勘及时调整思路和经营战略,积极引进技术人员和新仪器设备,进行城乡规划、土地规划、CCTV管道检测、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及低空航空摄影测量等相关业务和项目,实现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跨越式发展,并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公司进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

禀赋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深圳工勘持续奋进向前,迸发出强大生命力,拥有测绘甲级资质、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乙级资质,注册测绘师人数名列广东省前茅,构建了完整的现代测绘技术和管理体系,在深圳市及全国各地完成测量项目5000余项,包括广深珠高速公路、深圳宝安机场、皇岗口岸、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等大型、重点工程的工程测量1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省级、市级工程奖项200余项。

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更新项目:2019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

中山市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项目:2020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监测服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品,一位工勘人的工匠精神

如果说建筑行业是一副蓝图,那么测量工作就是这幅蓝图的底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做好测绘工作需要扎实稳固的技能,更要有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2005年7月,深圳工勘中标由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深圳轨道交通四号线控制测量项目,建立专用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地铁工程施工提供基础测绘数据,开启了企业为全国地铁工程进行全面高精度服务的序幕。

地铁控制测量是地铁工程的方向保证,要求在复杂条件(线性、村庄、隧道、路桥、山脉等)下高精度保证。“现场少采集一个数据,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会出现重大误差。所以不论多困难,我们也要创造条件去进行测量。”胡朝辉介绍。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他以精益求精的极致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对项目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和成果应用过程,层层精细化管理,使项目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得到业主和各参建单位高度认可,为深圳工勘地铁测量项目打开良好局面。

图:深圳轨道交通四号线控制测量项目现场


有匠心亦需要创新,作为深圳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胡朝辉时刻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在测绘新技术和系统开发方面颇有建树,主持并参与完成了测绘E、房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自动化监测、新型三维测绘等系统开发,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地铁自动化监测、管道缺陷自动识别、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地下空间的全景测量、获取地下空间全景影像的相机结构改造、地下管线探测和检测技术等测绘新技术研究,为测绘工作效率和安全度提高作出贡献。

创新与匠心,也是深圳工勘腾飞的“两翼”。秉承“服务至上、奋斗为本、创新引领、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深圳工勘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跨越式发展战略支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组织体系,同时与国家级著名科研院所以及各大院校深入开展合作,对重要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和跨越,如2020年公司与深圳大学合作研发的《重大基础设施结构形变精密三维测量技术与装备》荣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技术应用方面,深圳工勘是深圳勘测行业率先应用勘察BIM技术的企业,在深圳首条海底隧道——海滨大道一期A段项目创新性应用勘察BIM技术,开创了深圳地区地质勘察领域BIM技术应用先河,并获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建筑信息模型(BIM)专项一等奖。

图:海滨大道一期A段(听海路-西乡大道)工程勘察BIM


除传统业务之外,深圳工勘还在“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海洋工程咨询”等新型业务上集中发力,并取得突破性成果,包括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航空摄影测量、自动化监测平台等,参与完成数字深圳、智慧龙岗、智慧坪山、智慧深汕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积累丰富经验。

笃志践行,创新不息。深圳工勘已累计获得科技进步奖10余项,各类知识产权100余项,软件著作权80余项,主编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等各类标准规范50余部,成为行业内科技创新的典范企业。

每一寸匠心都是深圳工勘跨越山海的底气,工匠精神是汹涌大海里的定海神针,风再高浪再大,抵不过“一寸匠心”。


感,一种文化底蕴的崇德向善

人们常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胡朝辉身上有很多70后特质,醉心技术、踏实肯干、敢想敢拼、行动力超强,而更突出的还是那种仁慈、善良和宽厚。

作为深圳市技术和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胡朝辉参加了深圳市多项应急抢险工作,如参与和主持了深圳市光明“12.20”滑坡应急处理,主持完成了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广州、扬州等地面坍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项目,为深圳市及全国的地面坍塌隐患排查工作做各项实验,总结排查有效方法,为排水管道隐患排查和地面坍塌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和处理机制,得到业主肯定,为城市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朝辉在地面坍塌隐患排查现场指导工作


向阳而立,向善而行。胡朝辉是一代代深圳工勘人的缩影,也是深圳工勘“善文化”的传承。作为一家坚守“军魂”基因的企业,深圳工勘在做强做大的同时,用“善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以“善力量”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参与深圳市多项重大抢险项目,承担深圳六个区的地灾巡查任务,每年组织专家前往学校和社区开展地灾防治知识普及培训,如鹤湖新居文化遗产保护、边坡应急抢险、地面坍塌防治工程等,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深圳工勘以实际行动彰显企业担当


三十余年风雨洗礼,五万工程磨练底蕴,行而不忘军魂,做而不失匠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号角已然吹响,深圳工勘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在行业先行示范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无畏向前,为实现“做城市健康安全的守护者”伟大使命不懈努力。

上一篇:强强联合!翠林投资集团与金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